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校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专业紧抓发展机遇,以鲜明的“专本贯通”为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本贯通”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招生质量持续提升。本专业精准对接区域生态建设需求,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联合开展“3+2”分段培养,搭建了人才培养立交桥。学生前三年在我院完成专科阶段学习,通过转段考核后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这种“高职重技能、本科强理论”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近年来,专业连续两年招生分数高于本科一段线25分以上,成为学院最具吸引力的特色专业之一。

“岗课赛证”深化教学改革,虚实结合提升教学实效。专业积极推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2024年,由栾静悦等同学组成的团队完成的“铸碳为石”项目,荣获省级铜奖和校级二等奖,并成功申报专利。这一项目正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的实践成果,体现了“以真项目促真学习”的教学理念。
同时,专业建成集微课、实操视频、动画等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引入VR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让学生沉浸式模拟高风险实操项目,大幅提升了教学安全性与实效性。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实岗育人拓宽发展通道。专业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与山东环保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并与政府监测机构开展深度合作。2025年9月,选派4名优秀学生赴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为期三个半月的沉浸式实习,学生直接参与大气、水质、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工作,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提升了专业技能。

毕业生出路多元发展可期,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专本贯通”与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为学生开辟了多元发展通道。近年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21级毕业生胡卓康因在校期间参与多个实际项目,表现突出,毕业后直接被山东省环科院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录用。同时,学生专升本比例逐年攀升,2019级毕业生张铭轩现已成长为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潜力。


未来,专业将继续深化“专本贯通”特色,拓展校企合作资源,加强校际课程共建与师资培养,努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