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背景下,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以“服务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支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为定位,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监测、建筑能碳智慧管理等新兴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形成“城市生态监测+建筑节能减排”的差异化育人特色。
专业定位与特色:精准对接城市生态治理需求。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控、土壤修复等核心领域,构建“监测-治理-运维”全链条技术技能培养体系。紧密对接生态环境监测等行业,毕业生能够在采样、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编制及自动监测运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提供技术支持。
教学改革创新:构建“三维一体”育人模式。围绕城市环境监测全场景,构建《水和废水监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运营》等6门核心课程,覆盖水、气、土、质量、设备、物理污染六大关键领域。课证融通,学生可考取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职业等级证书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依据职业面向及个体需求,打造“课程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技能拓展”实践教学体系。集中实践环节设置化学分析技能实训、环境监测技能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水和废水监测》课程中引入“菏泽市入河口污染排查与监测”“济南小清河治理”等真实项目,完成水质监测方案设计与污染溯源分析,成果被当地生态环境局采纳。虚拟仿真构建“环境监测模拟实训室”,破解传统实训教学难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与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等10余家单位共同打造“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从专业课到毕业实训全程指导,使学生紧密贴合生产实际,助力职业发展。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国家科技部科学实验展演大赛、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数字素养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山东省高校信息素养挑战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比赛中屡次获奖。





就业质量成效:实现“入学即入职”无缝衔接。就业渠道多元化,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其中80%以上进入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国有企业就业。建立“技术员-工程师-项目经理”晋升路径,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刘洋、郭凯华等优秀毕业生因工作业绩突出,3年内成长为公司或部门负责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张立勇、胡福宇等优秀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石,以敏锐的洞察力为引领,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先后创立山东天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泽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检测服务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是实干创业的典范和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社会服务成果:彰显专业责任担当。组建“红色先锋·绿韵环工”实践团,深入黄河沿岸32个村庄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调研,深入调研当地生态环境知识宣贯、沿黄地市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服务群众1000余人,形成报告50余篇,用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凭借出色表现,荣获“2024年度历城区青年志愿服务表现突出集体”。师生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秉持“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的宗旨,全力投入到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参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志愿活动10余场,覆盖学生和群众近5000人。2023年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通过“需求导向的定位设计、产教融合的生态构建、技术赋能的教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建育人模式”。未来将持续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监测精准、治理高效、运维智能”的新时代工匠,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山东城建力量。